logo头像
Snippet 博客主题

VUE路由

1. Vue-Router 的懒加载如何实现

非懒加载:

1
2
3
4
5
6
import List from '@/components/list.vue'
const router = new VueRouter({
routes: [
{ path: '/list', component: List }
]
})

(1)方案一(常用):使用箭头函数+import动态加载

1
2
3
4
5
6
const List = () => import('@/components/list.vue')
const router = new VueRouter({
routes: [
{ path: '/list', component: List }
]
})

(2)方案二:使用箭头函数+require动态加载

1
2
3
4
5
6
7
8
const router = new Router({
routes: [
{
path: '/list',
component: resolve => require(['@/components/list'], resolve)
}
]
})

(3)方案三:使用webpack的require.ensure技术,也可以实现按需加载。 这种情况下,多个路由指定相同的chunkName,会合并打包成一个js文件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// r就是resolve
const List = r => require.ensure([], () => r(require('@/components/list')), 'list');
// 路由也是正常的写法 这种是官方推荐的写的 按模块划分懒加载
const router = new Router({
routes: [
{
path: '/list',
component: List,
name: 'list'
}
]
}))

2. 路由的hash和history模式的区别

Vue-Router有两种模式: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。默认的路由模式是hash模式。

  1. hash模式

简介: hash模式是开发中默认的模式,它的URL带着一个#,例如:http://www.abc.com/#/vue,它的hash值就是#/vue。

特点:hash值会出现在URL里面,但是不会出现在HTTP请求中,对后端完全没有影响。所以改变hash值,不会重新加载页面。这种模式的浏览器支持度很好,低版本的IE浏览器也支持这种模式。hash路由被称为是前端路由,已经成为SPA(单页面应用)的标配。

原理: hash模式的主要原理就是onhashchange()事件:

1
2
3
4
window.onhashchange = function(event){
console.log(event.oldURL, event.newURL);
let hash = location.hash.slice(1);
}

使用onhashchange()事件的好处就是,在页面的hash值发生变化时,无需向后端发起请求,window就可以监听事件的改变,并按规则加载相应的代码。除此之外,hash值变化对应的URL都会被浏览器记录下来,这样浏览器就能实现页面的前进和后退。虽然是没有请求后端服务器,但是页面的hash值和对应的URL关联起来了。

  1. history模式

简介: history模式的URL中没有#,它使用的是传统的路由分发模式,即用户在输入一个URL时,服务器会接收这个请求,并解析这个URL,然后做出相应的逻辑处理。

特点: 当使用history模式时,URL就像这样:http://abc.com/user/id。相比hash模式更加好看。但是,history模式需要后台配置支持。如果后台没有正确配置,访问时会返回404。

API: history api可以分为两大部分,切换历史状态和修改历史状态:

  • 修改历史状态:包括了 HTML5 History Interface 中新增的 pushState() 和 replaceState() 方法,这两个方法应用于浏览器的历史记录栈,提供了对历史记录进行修改的功能。只是当他们进行修改时,虽然修改了url,但浏览器不会立即向后端发送请求。如果要做到改变url但又不刷新页面的效果,就需要前端用上这两个API。

  • 切换历史状态: 包括forward()、back()、go()三个方法,对应浏览器的前进,后退,跳转操作。

虽然history模式丢弃了丑陋的#。但是,它也有自己的缺点,就是在刷新页面的时候,如果没有相应的路由或资源,就会刷出404来。

如果想要切换到history模式,就要进行以下配置(后端也要进行配置):

1
2
3
4
const router = new VueRouter({
mode: 'history',
routes: [...]
})
  1. 两种模式对比

调用 history.pushState() 相比于直接修改 hash,存在以下优势:

  • pushState() 设置的新 URL 可以是与当前 URL 同源的任意 URL;而 hash 只可修改 # 后面的部分,因此只能设置与当前 URL 同文档的 URL;

  • pushState() 设置的新 URL 可以与当前 URL 一模一样,这样也会把记录添加到栈中;而 hash 设置的新值必须与原来不一样才会触发动作将记录添加到栈中;

  • pushState() 通过 stateObject 参数可以添加任意类型的数据到记录中;而 hash 只可添加短字符串;

  • pushState() 可额外设置 title 属性供后续使用。

  • hash模式下,仅hash符号之前的url会被包含在请求中,后端如果没有做到对路由的全覆盖,也不会返回404错误;history模式下,前端的url必须和实际向后端发起请求的url一致,如果没有对用的路由处理,将返回404错误。

hash模式和history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,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使用。

3. 如何获取页面的hash变化

(1)监听$route的变化

1
2
3
4
5
6
7
8
9
10
// 监听,当路由发生变化的时候执行
watch: {
$route: {
handler: function(val, oldVal){
console.log(val);
},
// 深度观察监听
deep: true
}
},

(2)window.location.hash读取#值

window.location.hash 的值可读可写,读取来判断状态是否改变,写入时可以在不重载网页的前提下,添加一条历史访问记录。

4. $route 和$router 的区别

  • $route 是“路由信息对象”,包括 path,params,hash,query,fullPath,matched,name 等路由信息参数

  • $router 是“路由实例”对象包括了路由的跳转方法,钩子函数等。

5. 如何定义动态路由?如何获取传过来的动态参数?

(1)param方式

  • 配置路由格式:/router/:id

  • 传递的方式:在path后面跟上对应的值

  • 传递后形成的路径:/router/123

1)路由定义

1
2
3
4
5
6
7
8
//在APP.vue中
<router-link :to="'/user/'+userId" replace>用户</router-link>

//在index.js
{
path: '/user/:userid',
component: User,
},

2)路由跳转

1
2
3
4
5
6
7
8
// 方法1:
<router-link :to="{ name: 'users', params: { uname: wade }}">按钮</router-link

// 方法2:
this.$router.push({name:'users',params:{uname:wade}})

// 方法3:
this.$router.push('/user/' + wade)

3)参数获取

通过 $route.params.userid 获取传递的值

(2)query方式

  • 配置路由格式:/router,也就是普通配置

  • 传递的方式:对象中使用query的key作为传递方式

  • 传递后形成的路径:/route?id=123

1)路由定义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//方式1:直接在router-link 标签上以对象的形式
<router-link :to="{path:'/profile',query:{name:'why',age:28,height:188}}">档案</router-link>

// 方式2:写成按钮以点击事件形式
<button @click='profileClick'>我的</button>

profileClick(){
this.$router.push({
path: "/profile",
query: {
name: "kobi",
age: "28",
height: 198
}
});
}

2)跳转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// 方法1:
<router-link :to="{ name: 'users', query: { uname: james }}">按钮</router-link>

// 方法2:
this.$router.push({ name: 'users', query:{ uname:james }})

// 方法3:
<router-link :to="{ path: '/user', query: { uname:james }}">按钮</router-link>

// 方法4:
this.$router.push({ path: '/user', query:{ uname:james }})

// 方法5:
this.$router.push('/user?uname=' + jsmes)

3)获取参数

1
通过$route.query 获取传递的值

6. Vue-router 路由钩子在生命周期的体现

一、Vue-Router导航守卫

有的时候,需要通过路由来进行一些操作,比如最常见的登录权限验证,当用户满足条件时,才让其进入导航,否则就取消跳转,并跳到登录页面让其登录。

为此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植入路由的导航过程:全局的,单个路由独享的,或者组件级的

  1. 全局路由钩子

全局有三个路由钩子;

· router.beforeEach 全局前置守卫 进入路由之前

· router.beforeResolve 全局解析守卫(2.5.0+)在 beforeRouteEnter 调用之后调用

· router.afterEach 全局后置钩子 进入路由之后

具体使用∶

· beforeEach(判断是否登录了,没登录就跳转到登录页)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router.beforeEach((to, from, next) => {  
let ifInfo = Vue.prototype.$common.getSession('userData'); // 判断是否登录的存储信息
if (!ifInfo) {
// sessionStorage里没有储存user信息
if (to.path == '/') {
//如果是登录页面路径,就直接next()
next();
} else {
//不然就跳转到登录
Message.warning("请重新登录!");
window.location.href = Vue.prototype.$loginUrl;
}
} else {
return next();
}
})

· afterEach (跳转之后滚动条回到顶部)

1
2
3
4
router.afterEach((to, from) => {  
// 跳转之后滚动条回到顶部
window.scrollTo(0,0);
});
  1. 单个路由独享钩子

beforeEnter

如果不想全局配置守卫的话,可以为某些路由单独配置守卫,有三个参数∶ to、from、next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export default [    
{
path: '/',
name: 'login',
component: login,
beforeEnter: (to, from, next) => {
console.log('即将进入登录页面')
next()
}
}
]
  1. 组件内钩子

beforeRouteUpdate、beforeRouteEnter、beforeRouteLeave

这三个钩子都有三个参数∶to、from、next

  • beforeRouteEnter∶ 进入组件前触发

  • beforeRouteUpdate∶ 当前地址改变并且改组件被复用时触发,举例来说,带有动态参数的路径foo/∶id,在 /foo/1 和 /foo/2 之间跳转的时候,由于会渲染同样的foa组件,这个钩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被调用

  • beforeRouteLeave∶ 离开组件被调用

注意点,beforeRouteEnter组件内还访问不到this,因为该守卫执行前组件实例还没有被创建,需要传一个回调给 next来访问,例如:

1
2
3
4
5
6
7
beforeRouteEnter(to, from, next) {      
next(target => {
if (from.path == '/classProcess') {
target.isFromProcess = true
}
})
}

二、Vue路由钩子在生命周期函数的体现

  1. 完整的路由导航解析流程(不包括其他生命周期)
  • 触发进入其他路由。

  • 调用要离开路由的组件守卫beforeRouteLeave

  • 调用局前置守卫∶ beforeEach

  • 在重用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Update

  • 调用路由独享守卫 beforeEnter。

  • 解析异步路由组件。

  • 在将要进入的路由组件中调用 beforeRouteEnter

  • 调用全局解析守卫 beforeResolve

  • 导航被确认。

  • 调用全局后置钩子的 afterEach 钩子。
    
  • 触发DOM更新(mounted)。

  • 执行beforeRouteEnter 守卫中传给 next 的回调函数

  1. 触发钩子的完整顺序

路由导航、keep-alive、和组件生命周期钩子结合起来的,触发顺序,假设是从a组件离开,第一次进入b组件∶

  • beforeRouteLeave:路由组件的组件离开路由前钩子,可取消路由离开。

  • beforeEach:路由全局前置守卫,可用于登录验证、全局路由loading等。

  • beforeEnter:路由独享守卫

  • beforeRouteEnter:路由组件的组件进入路由前钩子。

  • beforeResolve:路由全局解析守卫

  • afterEach:路由全局后置钩子

  • beforeCreate:组件生命周期,不能访问tAis。
    
  • created;组件生命周期,可以访问tAis,不能访问dom。
    
  • beforeMount:组件生命周期

  • deactivated:离开缓存组件a,或者触发a的beforeDestroy和destroyed组件销毁钩子。
    
  • mounted:访问/操作dom。

  • activated:进入缓存组件,进入a的嵌套子组件(如果有的话)。

  • 执行beforeRouteEnter回调函数next。

  1. 导航行为被触发到导航完成的整个过程
  • 导航行为被触发,此时导航未被确认。

  • 在失活的组件里调用离开守卫 beforeRouteLeave。

  • 调用全局的 beforeEach守卫。

  • 在重用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Update 守卫(2.2+)。
    
  • 在路由配置里调用 beforeEnteY。 
    
  • 解析异步路由组件(如果有)。
    
  • 在被激活的组件里调用 beforeRouteEnter。
    
  • 调用全局的 beforeResolve 守卫(2.5+),标示解析阶段完成。
    
  • 导航被确认。
    
  • 调用全局的 afterEach 钩子。
    
  • 非重用组件,开始组件实例的生命周期:beforeCreate&created、beforeMount&mounted

  • 触发 DOM 更新。

  • 用创建好的实例调用 beforeRouteEnter守卫中传给 next 的回调函数。

  • 导航完成

7. Vue-router跳转和location.href有什么区别

  • 使用 location.href= /url 来跳转,简单方便,但是刷新了页面;

  • 使用 history.pushState( /url ) ,无刷新页面,静态跳转;

  • 引进 router ,然后使用 router.push( /url ) 来跳转,使用了 diff 算法,实现了按需加载,减少了 dom 的消耗。其实使用 router 跳转和使用 history.pushState() 没什么差别的,因为vue-router就是用了 history.pushState() ,尤其是在history模式下。

8. params和query的区别

用法:query要用path来引入,params要用name来引入,接收参数都是类似的,分别是 this.$route.query.name 和 this.$route.params.name 。

url地址显示:query更加类似于ajax中get传参,params则类似于post,说的再简单一点,前者在浏览器地址栏中显示参数,后者则不显示

注意:query刷新不会丢失query里面的数据 params刷新会丢失 params里面的数据。

9. Vue-router 导航守卫有哪些

  • 全局前置/钩子:beforeEach、beforeResolve、afterEach

  • 路由独享的守卫:beforeEnter

  • 组件内的守卫:beforeRouteEnter、beforeRouteUpdate、beforeRouteLeave

10. 对前端路由的理解

在前端技术早期,一个 url 对应一个页面,如果要从 A 页面切换到 B 页面,那么必然伴随着页面的刷新。这个体验并不好,不过在最初也是无奈之举——用户只有在刷新页面的情况下,才可以重新去请求数据。

后来,改变发生了——Ajax 出现了,它允许人们在不刷新页面的情况下发起请求;与之共生的,还有“不刷新页面即可更新页面内容”这种需求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出现了 SPA(单页面应用)。

SPA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,它允许页面在不刷新的情况下更新页面内容,使内容的切换更加流畅。但是在 SPA 诞生之初,人们并没有考虑到“定位”这个问题——在内容切换前后,页面的 URL 都是一样的,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:

  • SPA 其实并不知道当前的页面“进展到了哪一步”。可能在一个站点下经过了反复的“前进”才终于唤出了某一块内容,但是此时只要刷新一下页面,一切就会被清零,必须重复之前的操作、才可以重新对内容进行定位——SPA 并不会“记住”你的操作。

  • 由于有且仅有一个 URL 给页面做映射,这对 SEO 也不够友好,搜索引擎无法收集全面的信息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前端路由出现了。

前端路由可以帮助我们在仅有一个页面的情况下,“记住”用户当前走到了哪一步——为 SPA 中的各个视图匹配一个唯一标识。这意味着用户前进、后退触发的新内容,都会映射到不同的 URL 上去。此时即便他刷新页面,因为当前的 URL 可以标识出他所处的位置,因此内容也不会丢失。

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呢?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:

  • 当用户刷新页面时,浏览器会默认根据当前 URL 对资源进行重新定位(发送请求)。这个动作对 SPA 是不必要的,因为我们的 SPA 作为单页面,无论如何也只会有一个资源与之对应。此时若走正常的请求-刷新流程,反而会使用户的前进后退操作无法被记录。

  • 单页面应用对服务端来说,就是一个URL、一套资源,那么如何做到用“不同的URL”来映射不同的视图内容呢?

从这两个问题来看,服务端已经完全救不了这个场景了。所以要靠咱们前端自力更生,不然怎么叫“前端路由”呢?作为前端,可以提供这样的解决思路:

  • 拦截用户的刷新操作,避免服务端盲目响应、返回不符合预期的资源内容。把刷新这个动作完全放到前端逻辑里消化掉。

  • 感知 URL 的变化。这里不是说要改造 URL、凭空制造出 N 个 URL 来。而是说 URL 还是那个 URL,只不过我们可以给它做一些微小的处理——这些处理并不会影响 URL 本身的性质,不会影响服务器对它的识别,只有我们前端感知的到。一旦我们感知到了,我们就根据这些变化、用 JS 去给它生成不同的内容。